All Murmurs

Dkphhh Created@

活得像个家里的外人

每年过年回家,都有一种陌生感。

我家现在的房子,是我上大学以后买的,我真正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应该只有 1 年多。

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少回家。工作第一年,我在外面租房。要不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我可能会一直住在外面。

因为新冠,我换了工作,顺理成章地在家里住了一年。就在我快要习惯的时候,我又换了一份工作去了深圳,紧接着来到了北京。

今天打车回家,司机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说,已经到了。我看着车窗外陌生的商铺招牌,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你确定到了?

下了车,我观察了几秒钟才确定这里到底在什么地方。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原来的售楼处变成了生鲜超市,社区底商又换了一轮。小区对面的风景则没有变化,依旧是烂尾楼。

我知道进小区要刷卡,提前把卡拿了出来,但没想到保安亭上凭空又多出了几台刷卡机。我挨个试了一遍,好像都不对,保安骂骂咧咧走了出来,给我开了门,然后指着其中一个说,刷这个!

因为我长期不在家,没有固定的毛巾和牙刷,每次都要买新的。

因为我长期不在家,我的房间基本上就是杂物间。每次回来,我都会看到桌子下面塞满了盒子、箱子、袋子,还有瑜伽垫和购物车。

我缺席这里发生的一切,我成了家里的外人,我感觉我不属于这里。

阅读关于 活得像个家里的外人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一些「低能耗」数字生活原则:

  1. 能浏览器解决的事,绝对不单独下 app
  2. 能用自带 app 解决的事,绝对不下新 app
  3. 优先选择用原生框架编写的 app,尽量不用基于 electron 开发的 app
  4. 功能重叠的软件只保留一个
  5. 视频照片电子书……不常用的文件全部存云盘
  6. 定期整理文件夹,大于 3G 的文件不在电脑上停留超过一周
  7. 不玩大型游戏,不剪辑 4k 视频
  8. 一器多用,发掘工具既定用法之外的新用法
  9. 灵活运用快捷指令、ifttt 等自动化服务
  10. 设备性能够用就行,不追求新款、顶配
阅读关于 2023-01-11 22:05: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我的 raycast 使用哲学:

  1. 只启用常用指令。降低搜索选项数量能降低干扰项,快速找到需要的指令。
  2. 少设置 alias 和 hotkey,主要靠搜索指令名称启动命令。因为记忆 alias 和 hotkey 需要刻意训练,我启用的指令并不多,raycast 支持模糊搜索,所以单纯靠几个印象中的名称字母也能找到我需要的指令。
  3. 用 raycast 替代本地 app。raycast 本身自带寄出的删除 app 与窗口管理功能,能替代我电脑里的 appcleaner 和 rectangle,依靠 bitwarden 的 cli 客户端,raycast 还能实现基础的密码查找功能,所以我把本地的 bitwarden app 也删除了。
阅读关于 2023-01-08 18:07: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免费游戏没有沉没成本所以用户消费意愿强

免费游戏和付费游戏的区别。

买付费游戏需要承担风险:如果我花了钱发现不喜欢玩,岂不是亏大了?

为免费游戏花钱毫无负担:我已经确认我喜欢这款游戏,甚至产生了花钱的冲动,为什么不小氪一把呢?

阅读关于 免费游戏没有沉没成本所以用户消费意愿强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一个观察,不一定对:人类的大脑会试图为所有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但挑战传统观念的东西(或事情)制造一个解释(或者是意义),让自己接受它。

撇开一些抽象的东西,就说几个在现实世界里已经发生的事情,他们都和著名建筑有关。

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金字塔、伦敦碎片大厦,这三座著名建筑在设计之初都饱受争议,而且被批评的理由都十分相似。

建埃菲尔铁塔前,巴黎的艺术家与文人认为这座铁塔与城市其他的建筑格格不入。建金字塔前,高达九成巴黎市民反对这次扩建工程,认为设计「过于前卫」。建碎片大厦前,伦敦当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认为大厦对伦敦其他历史建筑的视觉产生影响

现在呢?这些建筑都成为了地标性建筑,都被誉为「挑战传统美学范式」、「引导公众审美能力」的代表。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没有深入搜索当地市民对这些建筑评价的变迁,我想按我的理解去解释这件事(对,我的大脑也需要这个事实创造一个解释):

这些建筑不可能变,变的是人。

一个东西不管是突破性的、革命性的、还是离经叛道、倒行逆施,只要成为了生活秩序的一部分,都会被接受、被合理化。

这个现象和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总结的「科技三定律」异曲同工:

第一条: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本该如此)

第二条:任何在我 15-35 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伟大革命)

第三条:任何在我 35 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背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异端邪说)

阅读关于 2023-01-02 13:04:09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找到了MacBook频繁死机的原因

自从升级到 macOS 13 以后,电脑一天能卡死三四次。经Apple 支持社区里其他用户的解答,可能是 macOS 自带的中文输入法无响应导致的卡死。

在 bug 没有修复前,我们简中用户想正常使用,只能使用第三方输入法了。

Mac 上能选的第三方输入法不多,我在 Mac 上尝试了一下此前一直想试试的Rime输入法。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款主打完全本地化,完全自定义的输入法。

但是因为没有配置图形界面,完全依赖 YAML 格式的配置文件完成程序的配置,这款输入法对非技术人员并不友好。如果不进行自定义配置,Rime 自带的朙月拼音输入效率非常低。

不过,现在 Rime 的用户群数量也有不少,有现成的配置方案供新手使用。所以,我就在 GitHub 上找了一个接近 Apple 原生输入法的配置文件,下载安装,对着教程简单的自定义了一下,目前使用了一天,感觉还不错(甚至比原生更好 😈)。

阅读关于 找到了MacBook频繁死机的原因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压垮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不要分析自己的感受。

当你试图列出感受产生的原因,就是试图用理性战胜感性、用局部概括整体,最终这些分析只会显得残缺无力、甚至荒谬可笑。

因为压垮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阅读关于 压垮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记忆剧场(Memory Theatre)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卡米罗构想出的奇异装置。

一个形如圆形剧场的空间,按不同的扇区分门别类存放着文献资料,人进入剧场中央,操纵装置即可将需要的文献、书籍呈现在自己眼前阅读。

这个构想蕴含着创造人类外脑的野心,也可视作是今日计算机与搜索引擎的概念原型。

来源:[2025-08-27_13-06-00]

阅读关于 2022-12-30 23:13: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总结一下卡片笔记的实践要点:

  1. 想到什么记什么
  2. 如果是读书笔记,要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作者的观点
  3. 定期整理,分类归档

来源:[2025-08-27_14-35-00]

阅读关于 2022-12-30 22:50: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一个比「奥卡姆剃刀」更容易实践的极简主义生活原则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是很多人熟知的极简生活原则,但这个来自 14 世纪的原则,在当代社会确实难以实践,因为消费主义会告诉你,这个很有必要,那个也很有必要。

怎么判断一个东西是否必要呢?

今天《WIRED》的newsletter介绍了一个 20/20 原则,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标准——能在 20 分钟以内花 20 美元买到的东西,都不是必需品。

不过这个原则适用的场景不是购物,而是清理。

举个例子,疫情期间大家都囤了很多方便食品,现在放开了一时半会也不会吃,那么这些东西就应该被处理掉。因为你肯定能在 20 分钟以内花 20 美元买到一堆方便食品。

怎么处理?《WIRED》的这篇文章介绍了很多处理方法。

那么购物呢?

我个人有一个听说来的原则——少买点,买好点,用久点。上述原则适用手机、衣服等日常耐用品。

不过这个原则其实暗藏了一个消费主义陷阱——买好点。买好点很容易实践,但是要做到少买点和用久点,就需要一点点毅力了。

阅读关于 一个比「奥卡姆剃刀」更容易实践的极简主义生活原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