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应用:
生活 ->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少买一点,买好一点。
编程 -> 一个需求能被已有技术栈满足,就不引入新的技术栈。技术栈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技术债。
工作 -> 一个需求能被现有软件和服务满足就用现有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在工作流里引入新软件或服务。
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应用:
生活 ->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少买一点,买好一点。
编程 -> 一个需求能被已有技术栈满足,就不引入新的技术栈。技术栈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技术债。
工作 -> 一个需求能被现有软件和服务满足就用现有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在工作流里引入新软件或服务。
我一直觉得飞书是比 Notion 更好用的 Workspace 产品。飞书能兼容传统 excel 表,这点就比 Notion 好。Notion 为了讨好极客用户,总是把力气花在钻牛角尖上,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场景。
在国内最适合做 Ai Workspace 产品的,还得是微信,毕竟我们老中人最爱用微信办公了。微信沉淀的工作群聊记录和各种 word、ppt 文件才是最真实有价值的检索数据。
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paperwork,要较真,大部分都没有转化成实际成果,甚至和实际成果毫无关联。
但是没有这些没用的工作,就业从哪里来呢?钱怎么流动呢?
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问题。
和我坐一间办公室的人,每天都在无效工作,纠结一些和推进项目毫无关系的问题。这些人不是在上班,完全就是在表演上班。互相制造毫无意义的工作,然后默契的营造一种我们在努力干活的氛围。。
但是他们成功把钱从官二代的口袋转移到自己的口袋。这就是意义。
官二代在这儿开公司,给我的感觉就不是真的想开公司。
公司开了两年,没有任何实际成果,倒是养了一堆人,为社会做贡献。
我觉得她对赚钱没什么执念,可能企业家这个身份在他们的社交圈里属于时尚单品吧,和爱马仕的包一样,属于别人有我也得有的东西。
我觉得社会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人。
品牌可以通过采用文化符号和叙事,利用社会中的重大文化矛盾产生共鸣,从而与顾客建立深刻的情感连接。 品牌需识别消费者面临的集体焦虑或渴望,借助异域风情、道德叙事或个性化体验等符号,打造一种超越产品本身的文化意义。 ——《文化战略》
今日牛马感悟:
人力资源 = 个人可支配的时间 + 个人可支配的精力。
如果要极致压榨人力资源,不光要考虑这个人应该如何工作,还应该考虑这个人如何生活。
福特的 8 小时工作制是科学的,有效地框定了工作时间,但是从绩效主义的角度看,还可以在再极致一点,把生活方式也管起来。
再往深处走,计划经济,举国体制,是不是可以为了经济指标,可以把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管起来?
福特真是咱社会主义的老祖宗。
没有人比我们老中人更懂得怎么把人当作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