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和我姐一起看港剧,里面男男女女半夜聊天都是在电脑上用邮件
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邮件好酷
电视剧里的人也没有用邮件长篇大论
就和现在的即时通讯软件一样,发出去的可能也就三五个字
期待屏幕右下角的新邮件提醒就和今天期待聊天 App 的通知一样
人似乎从来就没有变过
但一切都在向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
今天又是讨厌微信的一天
小时候和我姐一起看港剧,里面男男女女半夜聊天都是在电脑上用邮件
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邮件好酷
电视剧里的人也没有用邮件长篇大论
就和现在的即时通讯软件一样,发出去的可能也就三五个字
期待屏幕右下角的新邮件提醒就和今天期待聊天 App 的通知一样
人似乎从来就没有变过
但一切都在向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
今天又是讨厌微信的一天
以前的球票、音乐会票、景点票、电影票都是纸质的,现在全改成数字的。 我们的过去都保存在手机里,再也没有纪念物了。
来源:What We Lose When Our Memories Exist Entirely in Our Phones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老照片,人们的表情往往很严肃,即使微笑,也非常轻微。 一个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照相机需要长时间曝光,人们必须静坐好几分钟才能拍照。 微笑是一种快速反应,而不是一种持续的表情状态。当你必须静止几分钟才能拍照时,你根本不可能保持微笑那么久。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 不要 MSN 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 What’s App 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 你要打電話給我,問我在三天之後的週末是否有約,是不是可以見面。
广播、黑胶、磁带本质上都是模拟音频,所谓记忆里的特别味道本质上都是模拟失真导致的,在技术层面上是缺陷,但是在审美层面上是特性,当声音回放进化到 CD 和 MP3 时代,聆听世界只剩下数字音频,音频介质就再也没有回忆中的特殊味道了。
深以为然:
各种效率工具的目的无非是时间管理,而各种笔记软件的目的也无非是知识沉淀,做好这两项对于纯文本来说绰绰有余,而我们的人生也大概率就是做这两件事。OBTF(One big text file)在 2005 年的时候非常流行,在软件行业发展了十几年之后,越来越多人又回归到了这个概念。 来源:用纯文本作效率软件 -#10
用 txt 做 PKM,也属于[赛博苦行僧]行为。这个行为,有点类似于让自己的大脑像计算机那样运转,有点反人类了。
虽然在相机界,XT5 可以被归类到紧凑型,但只要不能塞进我的裤子口袋,我就会嫌大。
在闲置了几个月后,最近尝试带上 XT5 记录。
虽然还是会有带上相机出门的羞耻感,但也在慢慢找到状态。
胶片模拟的偏色,(相对手机)更大传感器的扎实质感,给了我观察生活的第二只眼睛,透过它看到的世界都带着一点诗意(也有一些荒诞)。
shot by Fujifilm XT5 with XF27mmF2.8 R 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