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酒酿小汤圆就是中华古典版珍珠奶茶,小汤圆就是负责嚼头的珍珠小料,中国人在吃方面还是太领先了。
All Murmurs
年龄到了,精力有限以后,生活就要开始做减法了。因为脑子里记不住这么多事情。就拿学习举例吧,我们要做一件事情,达成一个目的,路径有 5 条、10 条,这些路径每一种都需要去学习掌握吗?如果是 20 岁的我,可能每一个都想试试。现在的我不会了,我只会选一条,然后反复训练、实践直至精通,这种做法通常比来回对比、评估更节约时间。
做传播,本质上是在捕捉时代情绪。
情绪本身就意味着一种需求,而几乎所有需求都能被市场化。
转发本身就是一种投票,和用户花钱买东西一样。
在资本主义世界里,钞票就是选票。
公司连着两个项目都黄了,最近处于半失业状态,身体沉浸在两种完全矛盾的焦虑情绪之中。第一个是焦虑没钱可赚,第二个是焦虑这自由时间不知道哪天就没了。
品牌可以通过采用文化符号和叙事,利用社会中的重大文化矛盾产生共鸣,从而与顾客建立深刻的情感连接。 品牌需识别消费者面临的集体焦虑或渴望,借助异域风情、道德叙事或个性化体验等符号,打造一种超越产品本身的文化意义。 ——《文化战略》
学会爱(照顾)自己,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
健康饮食,少吃重油重盐和食品工业批量生产的廉价食物;学会看配料表,知道这些化学名词哪个是健康的,哪个是不健康的;学会吃出来哪家店的食材新鲜,哪家店的食材不好;克制自己喝碳酸饮料的欲望。
锻炼身体,多走路,保持运动习惯,哪怕只有一点点;关注自己的体态,有意识的抬头挺胸;纠偏侧弯的脊椎,刻意训练弱侧的肌肉,每天拉伸;站立式办公,少低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正在消退。
过去我会对这个世界和自我充满疑问,对某些问题有刨根问底的热情,但现在我不太关心这些问题了。
比如我今天在一篇博客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段引文:
如果你把爱好当成职业,想以此养活自己,一段时间后,最初的兴奋消退了,你就会发现,开始阶段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困难在后面,无数繁琐和重复的工作正等着你。 这个时刻被称为”放弃点”(quitting point),很多人会在这个时点选择放弃。 每个人的放弃点不一样,但都会到来。作家的放弃点,也许是小说写到第 30 页,最初的灵感枯竭,不知道怎么写下去。创业者的放弃点,也许是最初的几个月之后,市场的反应不像朋友和家人那样热烈。艺术家的放弃点,也许是作品第一次上架后,意识到自己的愿景与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 《眼光过高是一种自我破坏》
如果是过去的我,大概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因为我就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我曾经就经历过自视甚高带来的自我怀疑。过去的我,肯定会点进原文,试图生啃下来,为此不惜耗费数个夜晚。
我确信我现在仍对这类问题有一定兴趣,但是我已经丧失了这样的动力。
我点进去,看一眼,是英文的,往下划几屏,发现还挺长,直接放弃,不看了。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我现在已经学会合理控制自我预期了。所以没有这么强烈的对自我的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