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每一个喜欢 Micromanagement 的老板
Tag: 效率
svelte 的心智负担确实低 👍,但是 js/ts 用起来心智负担可一点也不低。前端生态发展这么多年,确实是工程化了,也复杂化了,就是没有办法简化,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上班的时候,MacBook 会外接显示器,视野开阔,手握鼠标,精神紧张,干活主要依赖鼠标点点点,这是我最习惯的操作。
平时我在卧室、床上用电脑,黑灯瞎火,只能盯着 13 寸显示屏,心态松弛,就开始琢磨这些软件快捷键。
Q: Which python language server/lsp is better?
A : pyright if you want good LSP, pylsp if you hate Microsoft or NodeJS
来源:Reddit
我用 VSCode 的时候,一直用 Basedpyright,简单粗暴的类型提示让我规避了很多 bug,用起来爱不释手。 直到有一天我打开了 Activity,发现了 3 个 Node 进程,全部来自 Basedpyright 的目录,内存占用接近 1.5 G……
算是解决了 Murmurs 用户验证状态保持的问题,reflex 这个 event handler 机制真是干啥都差点意思……只要 State Var 刷新,页面就要刷新,不如纯后端处理状态,直接给前端处理完的页面。
高强度(我觉得强度挺高的)学了 15 个月 Python 以后,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天花板。现在要突破这个天花板,就要花时间研究一些不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的技术,如果不能得到即时反馈,我真的没有动力去研究了。要是我时间再多一点就好了。
此时此刻我的大脑:
A 人格 -> 只要程序能跑起来,管他是机器编译的辣眼 JS 代码,还是原生代码!要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技术上!
B 人格 -> 减少依赖,降低开销,才能提升性能表现和稳定性!
我能理解 vim (或者说「不用鼠标」哲学)的初衷,全键盘操作,限制手的移动范围确实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方法论,但是现在大部分图像界面应用在交互上就不会考虑全键盘操作的体验,Homerow 和 Vimium 这样的插件也容易和已有的交互逻辑打架。就……挺难的。
我现在又陷入了技术栈的纠结之中,reflex 折腾了接近 1 个月,算是入门了,但是实现方式太不优雅了,编译出来的 .web 文件 600mb,app 运行速度很慢,依赖 WebSocket 进行状态更新实现交互的方式速度也很慢,还不能断网。现在开始口水 htmx + fastapi 的简洁高效了,但是这套方式写一个能看的 web app,还得学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