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一项娱乐活动(不包括刷社交媒体)的兴趣可以分成四种程度:
- 不感兴趣;
- 如果别人主动邀请我参与,我可能会做
- 偶尔会主动做
- 闲下来没事就会想做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主流娱乐活动都在 1 和 2,能进入 3 和 4 的寥寥可数。
我对一项娱乐活动(不包括刷社交媒体)的兴趣可以分成四种程度: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主流娱乐活动都在 1 和 2,能进入 3 和 4 的寥寥可数。
力比多——今天又看见了这个古老的词汇。这种上个时代音译过来的词汇,听起来就像古神的低语,字面上没有任何意思,只是一串发音,但是在意识深处,你知道它有一个具体的所指。
我很早就意识到,我讨厌无意义社交,不喜欢呼朋唤友,长期 solo trip 的经历早已让我搭建了一套成熟的自循环系统,让我在情绪和生活上都不用依赖他人。
不用依赖他人是反民主的,民主就是要学会依赖他人,要学会如何和他人生活在一起。
是的,正如 community 不是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而是志趣可能相反但剛好物理距離近的人如何相處的技巧。
dkphhh: 基于物理距离形成的社区,是一种被动形成的社区,住在里面的人是没有选择的。基于兴趣形成的线上社区,里面的人已经经过提纯了。从这个角度看,线上社区真的是一种反民主的存在。
上班以后,我每天都会经历职场沟通障碍。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个人问题。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为什么中国人会明显地感知到职场沟通困难?这里存在一个隐形背景,既学生时代的我们,是处在一个相对统一的语境之下,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你和周围人学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沟通交流自然是无障碍的。但在职场,每个人负责一块业务,自己对自己的最了解,对其他人的工作就没有那么了解了
透过问题看问题。现状都是折中、平衡、妥协的产物,是无数次博以后的结果。我们选择让渡一部分利益,得到另一部分利益,问题就在于我们选择让渡了哪些利益,为什么要让渡?我们真正得到的是什么?这个结果和初衷契合吗?
需要預先釐清的是,我們應以最高標準看待「瞭解」一詞。妳不僅要熟悉中華文化的主要文本、語言、和習俗,還要對中華文化裏的各種要素有肉體層面的感覺。怎麼站。怎麼坐。怎麼走路。怎麼鞠躬。怎麼迎客。怎麼吃飯。怎麼穿衣。怎麼生氣……這種肉體層面的感覺很多可以等價於對非中華文化的排異反應……
来源:中國人與中華文化
一个看待文化的新角度。文化的「身体性」、「可经验」有很多切面,例如,我现在已经不会刻意记路了,要去一个地方下意识的就会打开地图软件,甚至到站下车都依赖地图软件在后台发出震动提醒——这就是一种轻视肉体训练的赛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