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并没有赐予人类在所有时刻了解关于一切事情的一切的天赋。
来源:《穷查理宝典》
阿道司·赫胥黎,大部分人是因为《美丽新世界》而知道他,但鲜有人知道他其实是一个瘾君子,且专门写了一本嗑药日志《知觉之门》,其中有一个更加非共识的观点: 「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是删除信息,而非生产信息。任何一个人在任一时刻都能记住所有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且能感知到宇宙中所有地方发生的一切,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就在于,保护人类免于被海量的、绝大多数是毫无意义的知识冲击而陷入困惑,于是它们将人类在任一时刻绝大部分本来可以感知的信息拒之门外,而只留下那些极少的,因为可能有实际的用途而精挑细选的信息。
Ai 既然可以学习文本资料,为什么没有阅读 app 做一个伴读 Ai,学习你书架上的所有图书,如果有个书本上的知识点你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你问它,它不光能告诉你知识点是什么,还能告诉你在哪一章节哪一页,甚至还能基于你书架里的内容给你画知识图谱,告诉你 A 概念和另一本书的 B 概念有什么联系。这岂不是文字工作者的利器?还做什么读书笔记、卡片笔记?Ai 才是你真正的第二大脑。人类做笔记是为了记忆,是为了以后拿出来用,现在人类记不住的东西 Ai 都能记住,还要笔记干什么?把语料喂给 Ai 就完事了!
看完今敏和大友克洋的《她的回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索拉里斯星》能成为科幻史上留名的作品。就像现在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莎士比亚的影子一样,《索拉里斯星》已经成为了一类科幻作品的原型,它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把科幻拔到了新高度,尽管这本书的文本非常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