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如何衡量不同工作的价值,比如一种偏见是白领高于蓝领。但哲学家会说这是一种 “精英的傲慢”。我们应该恢复工作的尊严,将人看作生产者而非消费者。每个人都能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从而赢得认可。这是维系民主社会团结的纽带。 在这一问题上,阿西莫格鲁的立场更像社会学家或者哲学家。他觉得,工作对于人类的心理、社会互动和自我价值非常重要。我们不应该将正义简单视为人们有足够食物或者舒适生活,更好的正义观念是所有人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如果没有工作,这将非常困难。” 他说。
Tag: 自我
你需要为这个故事创造自己的版本,在这个过程里,这个故事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说书人在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痕迹,就像陶器制作者手掌的形状与纹路在陶器上留下的痕迹。
从这个角度看,制作陶器真的是一件非常感性的事。
这像是坐着夜车一睡到站后,和同行人逐渐告别,哀悼过,自我惩罚过,留恋过,卑微过,残忍过。都过去了。再也没有坐标系,也不存在比较级。我遭遇的冒险,令一切变成了全新的。我刷新了视野,惊觉已经来到一片从未去到过的荒野。鬼火重重,淇水汤汤。这一切令我无限恐惧,却又无限好奇
来源:微博
再次强调:也许我们不应该逃避无聊;它可能是一个更普遍的存在主义不适感的重要症状,值得我们思考。毕竟,不管无聊还有什么其他影响或其他变体,它都标志着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身处其中的状态出了问题。第二点包含在更宏大的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规模批判之中。当然,人们大可对这种批判性野心嗤之以鼻,那些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资本主义必将到来的人尤其如此。但我们必须看到,当代的无聊不仅是现代性的一种结果,更是工作和休闲的政治建构造成的。根据这种分析,可以得出无聊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受界面特有的自我抵消前提所推动。
我认为,我们对自我最彻底的消耗方式是对(我们想象中的)目的的追求。因为自我和它所相信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总是借由科技的助推,并且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很难厘清这些状态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普通的技术条件促成的。同样,我们也很难想象,当面对似乎不可避免的现实时,我们究竟能集中多少政治资源和个人资源。
科技以“座架”(Ge-stell)的形式,展示了它创造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意味着它能让所有东西变得可获取并且可任意处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储备资源”的森林被视为潜在的木材,瀑布被视为潜在的水力发电的资源。
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座架效应,即将世界重新定位为一种储备资源,并不会涉及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也是一种资源,可以作为更大规模的可处理的元素来生产和消费。我们是用来工作的商品,就像“人力资源”这个用语所传达的,这些工作环境声称会在难以察觉的商品化迹象下保护我们。更严重的是,我们是满足自己欲望和愉悦的消耗品,让“自我”这个概念变成了一种可以像电子游戏或网飞视频一样被获取的产品。事实上,由于我们自身的人格存在常常缺乏与商业产品相关的结构,因此我们甚至可能渴望达到这种被描述为经典的产品所呈现的“连贯性”水平。我们希望自己能像那些制作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的东西一样得到精心策划并被分享,好让某位无聊的观众在随意浏览各种信息时能看到。
人们还未对判断进行证实,就对其产生了偏好。心理学家更喜欢用“我侧偏见”(myside bias)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明显难以扭转的倾向,即一旦做出任何判断,不管错得多么离谱,都不会轻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