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任务都会有一种最适配的工作流。网页剪藏适合长期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信息收集,如果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链接和需要摘录的文字放到你的文档工具里。
Tag: 知识管理
上班以后,我每天都会经历职场沟通障碍。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个人问题。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为什么中国人会明显地感知到职场沟通困难?这里存在一个隐形背景,既学生时代的我们,是处在一个相对统一的语境之下,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你和周围人学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沟通交流自然是无障碍的。但在职场,每个人负责一块业务,自己对自己的最了解,对其他人的工作就没有那么了解了
这年头笔记软件已经成了前端竞技场。新奇的动效和交互目不暇接,主打的新功能、新特性都是方法论先行,「你们不会记笔记,我来教你记笔记」的爹味儿已经溢出屏幕了。
导致「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原因可能还有一个: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很难用语言、公式等符号系统描述,即所谓「不可名状之物」。强行描述隐性知识的结果就是诘屈聱牙的句式和抽象的专有名词。隐性知识需要亲身感受才能领悟,大部分的手艺活都是隐性知识,编程里也有很多不放到具体场景里就很难理解的概念。在真正的知识面前,人类语言太脆弱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解码信息的过程。现在看一些偏基础、底层的知识,大脑就和当机了一样,每个字我都认识,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大脑没有信息增量的刺激,人就会昏昏欲睡 😪
你生而带有一种历史,你的生活故事是更为宏大的社会故事的一部分,也藴含于无数他人的故事之中,包括历史上你的前辈的故事。隔断了这种联系,就割裂了你的存在。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不要 MSN 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 What’s App 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你要打電話給我,問我在三天之後的週末是否有約,是不是可以見面。
Consider a future device … in which an individual stores all his books, records, and communications, and which is mechanized so that it may be consulted with exceeding speed and flexibility. It is an enlarged intimate supplement to his memory.
旅に病で梦は枯野をかけ廻る。
笔记的作用也类似
大脑的空间是有限的,毕竟一个人的神经元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你可以把推文视为指针、地址或助记符,其目的是帮助你记住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则。
标签/文件夹系统,最大的限制不在它本身,而在于人类的大脑,或者说思维方式。人类的思维,不可能像机器一样严密,因为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标签/文件夹系统,无论是简单的一维,还是层级复杂的多维,一旦笔记数量突破临界点,就会陷入混乱,原本能提升检索效率的标签/文件夹,就会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心智障碍,因为它不记得一条笔记应该 A 标签(文件夹),还是 B 标签(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