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研究过「X 得一比」作为南京方言是怎么在中文互联网传播开的?
By the way,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生动活泼的程度副词,是来自一位安徽籍大学同学。
有没有人研究过「X 得一比」作为南京方言是怎么在中文互联网传播开的?
By the way,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生动活泼的程度副词,是来自一位安徽籍大学同学。
三里屯太古里地下一层的「高级超市」。
被这个名字骗进去以后,消费了 127。
买了三罐乳酸菌汽水,两包玉米片,两盒饼干。
以后不会去了,我不配。
用 Raycast 以后,就很记快捷键了。
有一些 app,可以设置快速启动的快捷键,或者给某个功能设置快捷键。快捷指令也可以给某个指令设定快捷键,用于快速运行。
快捷键是个好东西,但是一多乱,不光容易冲突,还容易忘。
我之前给好几个快捷指令设置过快捷键,什么快速记笔记、快速发博客,期待自己有很多灵感需要捕捉、创意需要挥洒。结果就是一个星期也用不了一次,临到要用了对着键盘一个一个按键试,试了半天没试出来,还是鼠标点点点方便。
后来索性就不设快捷键了。
需要启动什么指令,直接在 Raycast 搜索,我给指令起的名字都比较直观,搜索也不麻烦。
Raycast 的扩展商店里还有很多用户开发的插件,可以很方便的在 Raycast 里直接调用其他 app 的功能,例如在 Raycast 里获取 Bitwarden 的密码。
Raycast 的 Quick Link 功能还能直接启动 app 的 URL Schemes,可操作性就更强了。
虽然打字总比快捷键慢,但是不用记快捷键,真的能让脑袋轻松一点。
终于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本。
回去查了一下豆瓣的阅读记录,这套书我花 2、3 个月才能看完一本,太慢了。
我很少看长篇的小说,这种 4 本加一块儿超过 1600 页的大部头作品,还是我的人生第一次。
其实这本书没有什么阅读障碍。语言很好,翻译也很好,文学技巧和写作手法更是肉眼可见的高妙,好得都快溢出屏幕了。
甚至这本书情节还挺吸引人的,比豆瓣狗血故事集和虎扑绿帽文学刺激多了。普通人写偷情,只有会让你感叹生物多样性。作家写偷情,有一种伦理观冲击力,故事的戏剧性和复杂性会让你放下道德成见。
所以,我看得这么慢,还是我自己的原因,确实没有读书的习惯,提前陷入了21 世纪中年危机。
非常喜欢这首歌的前奏 # Now Playing 🎵 Robber 🎤 The Weather Station 💽 Ignorance (Deluxe Version)
作者 EVAN ARMSTRONG 在文章《In Defense of the Unoptimized Life》(为不优化的生活辩护)中反思了自我优化(或者说自我提升、学习进步),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洞见,简要概括如下:
The Atlantic 之前发了一篇推介书的短文,介绍了 19 世纪末的法国社会主义活动家 Paul Lafargue 的小书 《The Right to Be Lazy》(懒惰的权利)。
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其实是反对当时的劳工运动。和现在的普遍认知不同,当时劳工运动的诉求其实是扩大雇佣劳动,要让更多人有工打、有钱赚。但 Paul Lafargue 预见了这一诉求的后果 ──”一股「无法阻挡的推力」将驱使平民百姓在工资下滑、社会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加努力的工作,直到筋疲力尽的他们一天工作 12~14 小时,但酬劳只有过去的一半。“
我不知道 Paul Lafargue 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但我想当下的每个人都对这个「无法阻挡的推力」有着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Paul Lafargue 更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时间,具体来说,是怎么花时间。
现在,我们即使不上班,也会有所谓的副业、兼职,或者拿空闲时间学习进步,又或是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报复性的娱乐消费中,只是为了尽快挣脱疲惫,好继续工作,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其实非常少。
但在他看来,我们的休闲活动既不需要掏空钱包也不需要为副业让路,空闲活动可以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在这本书的最后,他描绘了一个乌托邦,里面的工人可以花一整天都无所事事。
这本书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期,和现在一样,当时的人也担心机器会取代人工,导致大量失业。但 Paul Lafargue 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 ── 机器的时间和人类的时间具有同等价值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机器不开动什么都不会干,人类不上班,能做的事多了,科学、艺术都诞生自人类的业余活动,人类的创造力大多时候都来自闲来无事时的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