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文化

Dkphhh Created@

直到 1970 年代,滚轮行李箱才正式发明、上市销售;而拉杆箱的发明,得等到 1987 年。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滚轮行李箱背后的技术非常简单。它不像登月或拍立得照相机,外行难以想象如何实现。一个没有工程背景的普通人,一旦有了「滚轮行李箱」这个想法,用上几个月,似乎也能完成工程实现。 为何那么多年,数以百万计的聪明人在机场搬过行李,却迟迟没想过给箱子加上轮子? 时间回到 1970 年,行李箱公司高管 Bernard D. Sadow 携全家出国度假,在机场里,Sadow 要负责 2 个 27 英寸的行李箱,非常沉重。这时,他注意到,一名工人正在使用一个有轮子的推车运送一台重型机器。Sadow 自然而然地想到,为什么不为行李箱装上轮子呢? 回国后,Sadow 尝试设计带轮的行李箱。他的做法是,在箱子上装上 4 个轮子和皮带,然后用皮带拖着行李箱,有点像牵着狗。

一个可能的原因: 好玩的是,Sadow 向百货公司兜售新发明时,头几个月遭到一致拒绝,因为百货公司认为使用滚轮行李箱「有损男子气概」。商人们揣测,男性顾客们会觉得,拖着滚轮行李箱让自己显得懦弱,而出行的女性都只需要丈夫搬行李箱。 「有损男子气概」的担忧有现实性。早在 1928 年,艺术家 Anita Willets-Burnham 就制作了有轮行李箱,自己使用,让环球旅行变得更轻松。而她家里的「男主人」Alfred Burnham 却宁愿扛着行李,并指责她,「你的行李箱上有轮子,你的头脑里也进了轮子!」 回到 1970 年代,当 Sadow 最终说服梅西百货尝试销售,行李箱立马变得大受欢迎,其他百货公司立即跟风。 这印证着 Paul Graham 的话,「一个好的新想法往往(事前)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糟糕的,不然别人早就去尝试了。所以,你要寻找的是那些乍看很疯但实则正确的想法。」 来源:登月、拉杆箱与创新悖论

阅读关于 2023-07-25 12:49: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莫文蔚《坚强的理由》的前奏是不是借鉴了 Pink Floyd 的《wish you were here》?

阅读关于 2023-07-12 22:44: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回顾历史,一个新观念的诞生到成为社会主流,往往需要一两带人的时间。因为旧观念的既得利益者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持新观念,只能等到这一代人都消失了,旧观念才会真正消失,新观念才会占据主流。思想来源:[[2025-08-30_17-22-45]]

阅读关于 2023-06-27 23:57: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人是他过去所有经验的总和,文明是其所有历史的总和。

阅读关于 2023-06-17 13:41: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我才知道 GitHub 还是个一语双关的词(git 指令人讨厌的男性)

阅读关于 2023-06-17 11:07: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今天学到了一个新词叫「傻逼共振」。意思是在拥有同样观念的人,会因为互联网聚集在一起,强化他们的观念。作者是一个中学老师,举的例子是有中二病的中学生。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二病患者往往隐而不发,因为身边都是看起来很正常的同学。现在网络发达了,中二病很容易聚集在一起,互相肯定,形成了「傻逼共振」,让他们觉得他们就是对的,结果就是现在中二病学生越来越多,表达方式越来越极端。

阅读关于 2023-05-09 13:17: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看完《正常人》,Apple Music 给我随机了一首 Pulp 的《Common People》。

阅读关于 2023-04-29 21:07: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我们文艺男为何如此热衷文学

20230429190026.jpg

阅读关于 2023-04-29 19:01: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今天一觉醒来忽然想到了村上春树为什么拿不了诺奖。据我了解,他本人有三大爱好,长跑、威士忌、爵士乐,抹去村上的大名,这三样就是很普通的中产阶级业余爱好,放在许知远身上都毫无违和感,但应该没人觉得许知远能拿诺奖吧?

阅读关于 2023-04-19 07:56:00 的文章
Dkphhh Created@

看完今敏和大友克洋的《她的回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索拉里斯星》能成为科幻史上留名的作品。就像现在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莎士比亚的影子一样,《索拉里斯星》已经成为了一类科幻作品的原型,它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把科幻拔到了新高度,尽管这本书的文本非常无聊。

阅读关于 2023-04-05 21:25:00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