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北京 👍
Tag: 文化
基于各种规则的自动化信息过滤机制,其实未尝比智能算法更高明,甚至后者更可能“打开新世界大门”。我感觉我自己对穿搭的审美取向,就有 B 站算法的影响。或许是某一天,我想买件衣服,在 B 站里看了几条穿搭推荐的视频,然后 B 站就开始给我推各种各样的时尚区 UP 主,随着我看的时尚穿搭视频越来越多,我就形成了今天的穿衣取向。
现在看乐夏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原来过去了这么久,都 3 年了。乐夏 1 真的是永恒经典,各种要素齐全,对抗命运,草根逆袭,搭配上暴躁又诗意的音乐,电影一般的叙事直击人心,改变了一代人的音乐审美。这是能载入中国综艺史的节目。但现在经历了这么多,试图在音乐里寻找一代人的最大公约数已经不太可能了。现在看第三季的乐队,大家都很默契地在安全区放肆,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依旧有优秀的乐队值一听,但就是感觉有些无聊。
信息审查和过滤是最有效的统治工具
审查
- 审查让社会变透明。审查下的社会就是一个环形监狱,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被看见。
- 当你知道你被注视着,有些事情你就不会做。你不会违法犯罪、不会说别人坏话、不会上班摸鱼,同时也不会做爱和手淫。
- 审查没有限制任何人的自由,但是知道自己被审查的人,会主动限制自己的自由。
过滤
- 过滤是一种感知控制手段,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 人是其过去经验的总和。当过滤决定了你能经验什么,不能经验什么,他就可以影响你的思维观念、行事作风。
- 当一个社会上流动的信息被过滤,那么这个社会对是非曲直的思考与判断都会被施加过滤的组织机构影响,甚至决定。
感悟
- 理解了为什么传播学来源于政治学。
- 深刻理解了「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中「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内涵。
- 早期的互联网在打破审查与过滤。但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审查的工具。在算法的作用下互联网,过滤进行的更加隐蔽和精确。
滚轮行李箱与创新悖论
直到 1970 年代,滚轮行李箱才正式发明、上市销售;而拉杆箱的发明,得等到 1987 年。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滚轮行李箱背后的技术非常简单。它不像登月或拍立得照相机,外行难以想象如何实现。一个没有工程背景的普通人,一旦有了「滚轮行李箱」这个想法,用上几个月,似乎也能完成工程实现。
为何那么多年,数以百万计的聪明人在机场搬过行李,却迟迟没想过给箱子加上轮子?
时间回到 1970 年,行李箱公司高管 Bernard D. Sadow 携全家出国度假,在机场里,Sadow 要负责 2 个 27 英寸的行李箱,非常沉重。这时,他注意到,一名工人正在使用一个有轮子的推车运送一台重型机器。Sadow 自然而然地想到,为什么不为行李箱装上轮子呢?
回国后,Sadow 尝试设计带轮的行李箱。他的做法是,在箱子上装上 4 个轮子和皮带,然后用皮带拖着行李箱,有点像牵着狗。
一个可能的原因
好玩的是,Sadow 向百货公司兜售新发明时,头几个月遭到一致拒绝,因为百货公司认为使用滚轮行李箱「有损男子气概」。商人们揣测,男性顾客们会觉得,拖着滚轮行李箱让自己显得懦弱,而出行的女性都只需要丈夫搬行李箱。
「有损男子气概」的担忧有现实性。早在 1928 年,艺术家 Anita Willets-Burnham 就制作了有轮行李箱,自己使用,让环球旅行变得更轻松。而她家里的「男主人」 Alfred Burnham 却宁愿扛着行李,并指责她,「你的行李箱上有轮子,你的头脑里也进了轮子!」
回到 1970 年代,当 Sadow 最终说服梅西百货尝试销售,行李箱立马变得大受欢迎,其他百货公司立即跟风。
这印证着 Paul Graham 的话,「一个好的新想法往往(事前)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糟糕的,不然别人早就去尝试了。所以,你要寻找的是那些乍看很疯但实则正确的想法。」
source:https://havefun.zhubai.love/posts/2294890039542419456
直到 1970 年代,滚轮行李箱才正式发明、上市销售;而拉杆箱的发明,得等到 1987 年。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滚轮行李箱背后的技术非常简单。它不像登月或拍立得照相机,外行难以想象如何实现。一个没有工程背景的普通人,一旦有了「滚轮行李箱」这个想法,用上几个月,似乎也能完成工程实现。 为何那么多年,数以百万计的聪明人在机场搬过行李,却迟迟没想过给箱子加上轮子? 时间回到 1970 年,行李箱公司高管 Bernard D. Sadow 携全家出国度假,在机场里,Sadow 要负责 2 个 27 英寸的行李箱,非常沉重。这时,他注意到,一名工人正在使用一个有轮子的推车运送一台重型机器。Sadow 自然而然地想到,为什么不为行李箱装上轮子呢? 回国后,Sadow 尝试设计带轮的行李箱。他的做法是,在箱子上装上 4 个轮子和皮带,然后用皮带拖着行李箱,有点像牵着狗。
一个可能的原因: 好玩的是,Sadow 向百货公司兜售新发明时,头几个月遭到一致拒绝,因为百货公司认为使用滚轮行李箱「有损男子气概」。商人们揣测,男性顾客们会觉得,拖着滚轮行李箱让自己显得懦弱,而出行的女性都只需要丈夫搬行李箱。 「有损男子气概」的担忧有现实性。早在 1928 年,艺术家 Anita Willets-Burnham 就制作了有轮行李箱,自己使用,让环球旅行变得更轻松。而她家里的「男主人」Alfred Burnham 却宁愿扛着行李,并指责她,「你的行李箱上有轮子,你的头脑里也进了轮子!」 回到 1970 年代,当 Sadow 最终说服梅西百货尝试销售,行李箱立马变得大受欢迎,其他百货公司立即跟风。 这印证着 Paul Graham 的话,「一个好的新想法往往(事前)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糟糕的,不然别人早就去尝试了。所以,你要寻找的是那些乍看很疯但实则正确的想法。」 来源:登月、拉杆箱与创新悖论
回顾历史,一个新观念的诞生到成为社会主流,往往需要一两带人的时间。因为旧观念的既得利益者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持新观念,只能等到这一代人都消失了,旧观念才会真正消失,新观念才会占据主流。思想来源:[AI狂飙的时代,人还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