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不自觉的强化自身的存在,直到体制的功能完全偏离其设立的初衷。
Tag: 哲学
从 25 岁到现在,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多试试。 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不试试怎么知道合不合适? 认识自己是人类终其一生的使命。 试试,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
阿道司·赫胥黎,大部分人是因为《美丽新世界》而知道他,但鲜有人知道他其实是一个瘾君子,且专门写了一本嗑药日志《知觉之门》,其中有一个更加非共识的观点: 「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是删除信息,而非生产信息。任何一个人在任一时刻都能记住所有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且能感知到宇宙中所有地方发生的一切,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就在于,保护人类免于被海量的、绝大多数是毫无意义的知识冲击而陷入困惑,于是它们将人类在任一时刻绝大部分本来可以感知的信息拒之门外,而只留下那些极少的,因为可能有实际的用途而精挑细选的信息。
在进入现代之后,节拍和钟表一样,完全摆脱了和人体和自然现象的对应,也更谈不上要致敬上帝的宇宙秩序或者天地之序,它们有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所谓的严谨的时间感,与其说是为了和其她演奏者协调、为了忠于原作,不如说,是为了屈从于压倒性的现代性的秩序。这个秩序,有它自身的意志,它并不服务于人类。人类反过来服务于它,在生命中所有的方面遵循它,内化它,使生命成为秩序的一部分。原来那个自然的秩序,并不能从生命中剥离出去,这样就有了自然的生命和技术的生命的重叠,冲突也罢,游戏也罢,就在这重叠上发生了。那些拍子乱掉的演奏者,上班迟到的人,就沦为不合规格的生命。摇滚乐并不会去适应这样的生命(可能歌词里会赞美疯子)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课题。与世界或他人的每一次交互,都会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所以,只有体验了足够多,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吗?
最近的工作感悟是:周期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周期;逆周期就是逆人性,逆人性就是逆周期。 但同时我也相信:人性终将引导世界至它该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