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半球最漫长的夜里
Tag: 写作
今天下午花了 1 个小时把 blog 的字体改成 iA Writer Mono 了!🥰。真是馋 iA 家的字体啊,但是我控制住了用 iA Writer 的冲动,VSCode 就是最好的(真的不能再装更多 App 了)。
GPT擅长做什么
看了吴恩达和 OpenAI 的 prompt 教程,总结一下在 OpenAI 眼里,GPT 擅长做的事情。
1.缩写、提取关键信息、总结主题
缩写大家都理解,提取关键信息就举个例子吧。
「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上学」,你让 GPT 提取出这段文本中的名字,GPT 能准确识别出是「小明」和「小红」。
总结主题就是更进一步,概括这段文本和什么主题(或者话题)有关。OpenAI 的官方案例是让它分析新闻,然后给新闻打标签。
这其实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因为要做到这一点,GPT 首先要理解「名字」以及它输出的各个标签是一个什么概念。
OpenAI 在官方教程里用很多案例侧面展示了 GPT 的这一能力,意味着 GPT 擅长提取信息。这进一步说明,它已经准确理解了人类世界的各种概念,它的脑袋里有一幅现实世界的「全景图」。
2.分析情感
如果说提取信息是 GPT 理性的一面,这个能力就是他感性的一面。
GPT 不仅能感知一段文本的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还能根据你提供的各个维度进行判断,例如是否愤怒、是否信任、是否伤心、是否开心。
这个能力不仅意味着 GPT 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什么是愤怒,还意味着他还能透过文本感知到。这也就是为什么 GPT 能被训练成 Ai 伴侣。
我在看到这个案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 GPT 可以成为一个「聊天气氛分析机」,或许以后的 Dating App 都可以内置一个 Ai 助手,为你分析聊天对象的情绪状态。
GPT 也可以成为一个恋爱教练,帮你复盘。把你失败的聊天记录输入进去,它能告诉你,对方是在什么时候对你失去了兴趣。
3.翻译/修改语法错误
这个没有太多可说的,目前 GPT 的翻译能力远高于 DeepL 、 Google 翻译等传统翻译服务。不过 GPT 的翻译更接近意译,不是那种会把所有单词和语法点都照顾到的传统翻译,所以我还会让 GPT 给我讲解句子的关键语法和单词。
4.扩写/创作文本
这是我最常用的能力,给定要求,GPT 就能创作文案。可能是因为我在工作中用的比较频繁,我对它这个能力的负面感受比较多。就我个人经验,GPT 更适合创作「片汤话」。Open AI 的官方用例在在讲到这里的时候提到了可以通过调节温度系数(temperature),让 GPT 「更有创造力」,也就是输出更多你意想不到的内容。我也试着调节温度参数,但在撰写中文文案的情况下,调节温度参数就会出现胡言乱语,参数越高,胡言乱语越多。
另外总结一下从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学到的写作手法。过去经常看特稿或者某些很长的媒体稿件喜欢模仿马尔克斯,在开头写一些大人物的历史细节,段落末了来一句,「他那时不会想到……」,叙事视角一下从微观上升到了宏观,还把历史和现在联系起来了,简洁有逼格。Elena 也深谙这种以小见大,勾连古今的叙事技巧。但是女性作家不搞历史宏大叙事,Elena 的方法和杜拉斯一脉相承,都是从现在的生活进入回忆,在叙事上突出的就是一个暧昧和模糊,让读者进入一个氤氲的氛围再娓娓道来各种细节,就像你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Elena 的另外一个技巧就是,事情越大,叙事层级就越多。你听她讲故事是一层,然后她还要告诉你,这个事情不是她亲眼所见,是听小说里的某个角色转述的,回忆的暧昧模糊叠加转述的细节缺失,一件大事就这样发生了,你也不知道她是这么发生的,但是就这样发生了。你是懵的,Elena(故事的第一视角叙事者)也是懵的。如同我们见证的所有历史,在发生的那一刹那,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语言学习的交互界面
- 声音和文本是语言的两种媒介(交互界面)语言是先有声音,后有文本。文本只是记录声音的工具。
- 声音调用的听说能力代表了语言的身体性,文本其实是人类后天习得的思维工具,这套思维工具的上限,其实就是人类说的能力。
- 仔细观察自己在写作时的思维活动——在你写一句话时,大脑一定会先把这句话「说」出来。
- 大部分的外语学习者,读写能力一定强于听说能力。这是学习环境造成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和一个外国人用嘴交流。但交互界面会影响人,纯文本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的目的是抽取信息。剥离掉声音的语言,会失去原有的腔调,也就失去独属于个人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