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很多事情都经不住细想。糊涂也是智慧。
Tag: 随笔
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paperwork,要较真,大部分都没有转化成实际成果,甚至和实际成果毫无关联。
但是没有这些没用的工作,就业从哪里来呢?钱怎么流动呢?
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问题。
和我坐一间办公室的人,每天都在无效工作,纠结一些和推进项目毫无关系的问题。这些人不是在上班,完全就是在表演上班。互相制造毫无意义的工作,然后默契的营造一种我们在努力干活的氛围。。
但是他们成功把钱从官二代的口袋转移到自己的口袋。这就是意义。
官二代在这儿开公司,给我的感觉就不是真的想开公司。
公司开了两年,没有任何实际成果,倒是养了一堆人,为社会做贡献。
我觉得她对赚钱没什么执念,可能企业家这个身份在他们的社交圈里属于时尚单品吧,和爱马仕的包一样,属于别人有我也得有的东西。
我觉得社会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人。
我现在的人生感悟就是不要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外界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们也挺忙的,老板也在渲染要大干一场。要是以前我肯定觉得,哎呀,要是这么忙了就不要谈恋爱了。
结果到了 7 月份,遇到了不可抗力,项目全部大失败,现在我放假。谈恋爱谈得不亦乐乎,自己的 coding 学习计划稳步推进。
老板也说 ⬇️,所以 🤷♂️
最近两周没有工作,算是拿到了一个两周的自由工作体验券(然而并没有什么工作),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失去了规律,现在晚上睡觉的时间已经推迟到了晚上 2 点。我不喜欢自己失控的感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会被怠惰 delay。所以,自律使人自由,自律使人真正的自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正在消退。
过去我会对这个世界和自我充满疑问,对某些问题有刨根问底的热情,但现在我不太关心这些问题了。
比如我今天在一篇博客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段引文:
如果你把爱好当成职业,想以此养活自己,一段时间后,最初的兴奋消退了,你就会发现,开始阶段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困难在后面,无数繁琐和重复的工作正等着你。 这个时刻被称为”放弃点”(quitting point),很多人会在这个时点选择放弃。 每个人的放弃点不一样,但都会到来。作家的放弃点,也许是小说写到第 30 页,最初的灵感枯竭,不知道怎么写下去。创业者的放弃点,也许是最初的几个月之后,市场的反应不像朋友和家人那样热烈。艺术家的放弃点,也许是作品第一次上架后,意识到自己的愿景与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 《眼光过高是一种自我破坏》
如果是过去的我,大概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因为我就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我曾经就经历过自视甚高带来的自我怀疑。过去的我,肯定会点进原文,试图生啃下来,为此不惜耗费数个夜晚。
我确信我现在仍对这类问题有一定兴趣,但是我已经丧失了这样的动力。
我点进去,看一眼,是英文的,往下划几屏,发现还挺长,直接放弃,不看了。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我现在已经学会合理控制自我预期了。所以没有这么强烈的对自我的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