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获的新知识是,大脑也会用进废退。人类在接触新事物时,人脑内的两个神经院就会建立链接,接触的越频繁,这个链接越牢固,链接越牢固,信息传递的速度就越快。这就是为什么一段话只读一遍,只能记得只言片语,但多读几次,就能背下来。但神经元的链接并非永久稳固,如果长期不刺激,链接会减弱直至消失,所以人类的记忆并不可靠。
Tag: 学习
Dkphhh
Created@
Ai 既然可以学习文本资料,为什么没有阅读 app 做一个伴读 Ai,学习你书架上的所有图书,如果有个书本上的知识点你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你问它,它不光能告诉你知识点是什么,还能告诉你在哪一章节哪一页,甚至还能基于你书架里的内容给你画知识图谱,告诉你 A 概念和另一本书的 B 概念有什么联系。这岂不是文字工作者的利器?还做什么读书笔记、卡片笔记?Ai 才是你真正的第二大脑。人类做笔记是为了记忆,是为了以后拿出来用,现在人类记不住的东西 Ai 都能记住,还要笔记干什么?把语料喂给 Ai 就完事了!
Dkphhh
Created@
学习了一下 Azure OpenAI API 的文档,直接用 Shortcuts 搭了一个 AI 打标签的指令。感受到了学习就是一个积少成多 + 触类旁通的过程。这 3 个小时下来,不光入门了 Azure OpenAI API 的调取(还有很多功能没看懂,但是已经能用了),还学会了 Shortcuts 的词典和列表两个组件(顺便加深了对 json 的印象)。
Dkphhh
Created@
我才知道欧陆词典也支持 URL scheme,刚刚用它顺手做了一个 Raycast 的 QuickLinks。Raycast 真是越用越顺手。
Dkphhh
Created@
语言学习的交互界面
- 声音和文本是语言的两种媒介(交互界面)语言是先有声音,后有文本。文本只是记录声音的工具。
- 声音调用的听说能力代表了语言的身体性,文本其实是人类后天习得的思维工具,这套思维工具的上限,其实就是人类说的能力。
- 仔细观察自己在写作时的思维活动——在你写一句话时,大脑一定会先把这句话「说」出来。
- 大部分的外语学习者,读写能力一定强于听说能力。这是学习环境造成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和一个外国人用嘴交流。但交互界面会影响人,纯文本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的目的是抽取信息。剥离掉声音的语言,会失去原有的腔调,也就失去独属于个人的风格。
Dkphhh
Created@
一个经验:看书这个事情强求不得,一本书看完,能记得的东西肯定都是对自己有启发、有感受的,不记得的东西约等于没看懂、没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