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自信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 大部分人没有这个技能
Tag: 学习
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算入门 drizzle 的使用了。基本上每学习一个 JS/TS 生态的库,都会经历一个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东西?」、「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到「这个设计哲学有点意思」、「用顺手以后好像也没有那么麻烦」的过程。
现在回味一下,Drizzle 的设计哲学其实恰恰最贴近我理想中的「简单」—— 只是在原始的 SQL 上浅浅封装了一层,没有像其他 orm 一样,「贴心」地把常用功能都封装在一个又一个函数里供用户直接调用,一个简单的 CRUD 都要用户考虑各种情况,写好多行。我一开始觉得难用,恰恰是因为它太原始了,加上我对 SQL 语言不熟悉,心理上有点抵触。
所以我现在对所谓的「简单」哲学也祛魅了。
「简单」不一定意味着「容易」和「好用」,「简单」只是「简单」。
simple is just simple,not easy.
根据本人实操,助眠效果最好的不是 ASMR。是 YouTube 上的各种 tutorial 视频,英文原声,助眠效果一级棒 👍,重回高中英语课,听 30 分钟就能昏昏欲睡。
我现在十分后悔为什么没有先学习 JavaScript。这语言连标准库都没有,学起来应该比 Python 更简单……吧?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那些看起来简单好学的编程语言,都是通过增加语法复杂性的方式降低理解门槛,从而降低了语言的学习门槛。所以这些语言并不 simple,只是上手阶段比较 easy。
伯克利 CS61A 的配套教材 Composing Programs,介绍了一个强大的程序设计策略——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即这个功能我还没有实现,但是我可以当他它已经实现了,在此基础上继续接下来的工作。潜台词是,这个问题现在的我解决不了,就留给以后的我。
导致「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原因可能还有一个: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很难用语言、公式等符号系统描述,即所谓「不可名状之物」。强行描述隐性知识的结果就是诘屈聱牙的句式和抽象的专有名词。隐性知识需要亲身感受才能领悟,大部分的手艺活都是隐性知识,编程里也有很多不放到具体场景里就很难理解的概念。在真正的知识面前,人类语言太脆弱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解码信息的过程。现在看一些偏基础、底层的知识,大脑就和当机了一样,每个字我都认识,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大脑没有信息增量的刺激,人就会昏昏欲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