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自驾去了银川,照片主要是在阿拉善沙漠、贺兰山、黄河的某一段以及沿途的公路拍摄,器材是富士 xt-5。第一次正式使用 xt-5,在调制胶片模拟的 recipe 时白平衡偏移没有控制好,有些照片偏黄绿,最初几张还过曝了,但是我个人觉得也别有一番风味(就是嘴硬
Tag: 复古科技
Dkphhh
Created@
另一卷过期的 FujiFilm C200 @北京 2024年1月
这次丝毫察觉不出这是一卷过期胶卷 👍
Dkphhh
Created@
上个世纪人类的随身记录设备是录音机和照相机,前者记录人类的思想,后者记录世界的影像。现在的手机,从体感上来说,说实话没有产生用它记录点什么的冲动。
Dkphhh
Created@
发现 Anaconda 设计也挺坑的。之前把 miniconda 玩坏了,就想卸载了重新装 Anaconda,结果 Anaconda 只支持老版本的 jupyter,一堆插件装不上。现在重新装回 miniconda,舒服了。我就是喜欢折腾。
Dkphhh
Created@
手写电报机
「手写电报机」(telautograph)是现代电报的古典雏形,也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发明。
- 它有一个发送端和一个接收端,发送端的笔捆了根线。笔在书写的时候,会带动线运动,产生电流。接收端也有一根笔和控制笔的线,在接收到电流以后就能复现发送端笔的运动轨迹,实现「自动书写」(autograph)。
- 它的技术原理和电话差不多,如果仅仅是为了通信交流,包括电话在内,同期可以取代他的技术太多了。但这丝毫不妨碍「手写电报机」散发出来的想象力,一支能自己动的笔,怎么看都像是魔法!
- 它的单词构成也非常贴切,tele+auto+graph,连在一起就是远距离自动书写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远程亲笔签名」。
Dkphhh
Created@
自动演奏钢琴 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欣赏音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 1870 年代(清朝光绪年间)之前,音乐是无法被工业化复制生产的,人们要欣赏音乐只能去演出现场。直到了 19 世纪末,自动演奏钢琴在欧洲起源。这种通过钢琴纸卷上的孔来引导钢琴自动演奏的技术,使钢琴乐曲可以被方便地复制生产出来。 这是两张来自科幻电视剧《西部世界》片头的截图,所展示的就是打孔的纸卷引导琴键被按下,从而实现钢琴的自动演奏。 自动演奏钢琴在 1920 年代的欧洲广为流行,但是它只能用来欣赏钢琴乐曲。本质上来讲,钢琴纸卷记录的是乐谱(一种能够被钢琴识别的乐谱),并不是被演奏出来的音乐。 来源:模拟时代的黑胶与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