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诚挚的邀请,意味着压力。
早在二零零零年代我就不接受「分享」一詞。在沒有互聯網的世界,分享意味着損失。借唱片給別人,妳就聽不到那張唱片。但妳還是會借。這叫分享。用電郵發文章鏈接給朋友不叫分享。轉推?Give me a break。「感謝分享」也因此變得廉價。我相信雖然這不是一般人會經常思考的問題,但每個人都能憑直覺感受到。證據就是人們會覺得發微信朋友圈比較輕鬆。直接發給對方大概會造成壓力吧。是的,真摯的邀請在今天的名字叫壓力。我收到別人發來的文章還要提供價值給對方?
来源:分享即壓力 – 一天世界
我对一项娱乐活动(不包括刷社交媒体)的兴趣可以分成四种程度:
- 不感兴趣;
- 如果别人主动邀请我参与,我可能会做
- 偶尔会主动做
- 闲下来没事就会想做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主流娱乐活动都在1和2,能进入3和4的寥寥可数。
我上班的时候,MacBook 会外接显示器,视野开阔,手握鼠标,精神紧张,干活主要依赖鼠标点点点,这是我最习惯的操作。 平时我在卧室、床上用电脑,黑灯瞎火,只能盯着13寸显示屏,心态松弛,就开始琢磨这些软件快捷键。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那些看起来简单好学的编程语言,都是通过增加语法复杂性的方式降低理解门槛,从而降低了语言的学习门槛。所以这些语言并不 simple,只是上手阶段比较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