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贝斯笑话:贝斯是音乐的灵魂,但灵魂真的存在吗?
Tag: 音乐
都说在中文体系下,白话文是口语,文言文是书面语。现在目之所及,99%的简体中文都是口语,想要找现代意义上的书面中文,还得去繁体世界找——听香港粤语歌有感。
第一次在北京看线下演出。前卫艺术确实应该用心感受。听觉相较于视觉,其实是一种更加敏感的感官。
因为视觉信息量太大了,导致人类会忽略细节,聚焦主体。听觉信息量小,反而能捕捉到细节。
其次,听觉和嗅觉类似,人类很难像闭眼睛一样切断感官,所以声音和气味都是侵入性信息。所以这两者都是塑造氛围的捷径。(Marcus 铁锅炒菜采样一下把我拉回了十几年前居住的老屋,我现在已经很久都没有听过这种声音了)
在进入现代之后,节拍和钟表一样,完全摆脱了和人体和自然现象的对应,也更谈不上要致敬上帝的宇宙秩序或者天地之序,它们有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所谓的严谨的时间感,与其说是为了和其她演奏者协调、为了忠于原作,不如说,是为了屈从于压倒性的现代性的秩序。这个秩序,有它自身的意志,它并不服务于人类。人类反过来服务于它,在生命中所有的方面遵循它,内化它,使生命成为秩序的一部分。原来那个自然的秩序,并不能从生命中剥离出去,这样就有了自然的生命和技术的生命的重叠,冲突也罢,游戏也罢,就在这重叠上发生了。那些拍子乱掉的演奏者,上班迟到的人,就沦为不合规格的生命。摇滚乐并不会去适应这样的生命(可能歌词里会赞美疯子)
高强度(被迫)在车上听了两天国内音乐的感受:和上个世代的摇滚乐(崔健、窦唯等)相比,这个世代的摇滚乐,在歌词层面属于小学生作文水平,全部是大白话和词藻堆砌,给我一种「我怕你听不懂,但是我又想让你觉得我很牛逼」的感觉
现在看乐夏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原来过去了这么久,都 3 年了。乐夏 1 真的是永恒经典,各种要素齐全,对抗命运,草根逆袭,搭配上暴躁又诗意的音乐,电影一般的叙事直击人心,改变了一代人的音乐审美。这是能载入中国综艺史的节目。但现在经历了这么多,试图在音乐里寻找一代人的最大公约数已经不太可能了。现在看第三季的乐队,大家都很默契地在安全区放肆,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依旧有优秀的乐队值一听,但就是感觉有些无聊。
# Now Playing 🎵 Visions of Gideon 🎤 Sufjan Stevens 💽 Call Me By Your Nam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